订阅
古往今来,白酒在中国承载着无数豪情与忧愁,酱酒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酿造工艺、品鉴方法等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发展至清朝,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酿造产业,就连四大名著也均有对“酒”的描写。特别是讲究“雅”的《红楼梦》,也提过与“酒”相关的篇目。目前,可追溯至封建王朝的酒坊并不多见,偈盛烧坊作为其中之一,如今不再活跃于二十一世纪的白酒舞台,但其神秘的薄纱背后,或也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动人故事。
《红楼梦》中,宝玉去梨香院探望生病的宝钗,薛姨妈拿出自己糟的鹅掌鸭信,宝玉提议要就着酒才好吃,薛姨妈便命人取了上等的酒来。此时宝玉想吃冷酒,薛姨妈忙说使不得,宝钗也劝阻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不就知道酒性最热?若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酒,命人去暖了再喝。
彼时盛在宝玉杯盏中的白酒,定是书中所描述的上好“玉露”。其原因可回看白酒在清朝的发展背景和红楼梦中的人物背景。贾宝玉身份是贾府的公子,出身高贵,可以说是“达官贵人”一组;而上好的白酒,正是奉给封建时期上层阶级人物的“礼物”。
通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早期《红楼》中显贵可以从各方面体现,包括贾府上下吃穿样样奢靡,杯中酒定是彼时最好、工艺最精细,回味最悠长的白酒,回溯到如今,或许就是家喻户晓的“茅台酒”。而彼时的茅台酒并未正名,直到有人在1990年的茅台村附近的三百梯,发现一块路碑,碑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村“偈盛烧房”字样,才将古书中的白酒与如今的茅台酒串联起来。
这一发现可以说为我国的白酒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明,为研究白酒历史的历史学家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许可以合理推测,偈盛烧坊在当时作为白酒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茅台镇“万千酒坊”的出行,今日也因历史考究而为茅台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旅游价值的贡献。
即便如今偈盛烧坊已经不复存在,但偈盛烧坊为白酒历史增添的厚重感不会被抹去。倘若今后的某一天,有更多证据指向我国古代的“酒”文化,确实是与“茅台镇”有着更深的联系,那不妨也可以大胆推测,偈盛烧坊与同时期清朝文学作品的联系。偈盛烧坊在酱香白酒的历史地位已经通过一块石碑向世人讲述了研究价值,尽管其背后还有许多谜团仍未解开,但文学与白酒的联系就如同丝线一般缠绕,推动着现代人去深入挖掘、了解和思考,让中国文学与中国白酒文化继续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
10 人收藏 |
鲜花 |
握手 |
雷人 |
路过 |
鸡蛋 |
收藏
邀请